【好书推荐】《工业40(实践版):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

时间: 2024-05-22 22:57:52 |   作者: 安博电竞官网

  洞悉工业4.0的商业模式,变革未来工业的经营管理,培养新工业革命所需人才,汇集工业4.0的成功案例

  “工业4.0其实是关于创造力的:通过技术革新来获取竞争力。‘物联网’是工业4.0的一环,机器对话机器,机器对话生产部件,按照实现设定的程序自己完成生产全部过程,以此提升产品质量,解放人力。”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推行的‘新一代智能工厂计划’,以物联网为基矗这意味着网络进入工厂大生产,是一个崭新的工业制造逻辑和方式。……所以,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因为这是向符合个体化需求的大生产方式转变。”

  “工业4.0就是更加自动化,而且更加智能化,最后达到低消耗、低能源、低成本的产业形式。这个创意来自让产品更加智能化,也就是说,产品将在个体的需求上制造。”

  “比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工业4.0所描绘的更像是后工业时代的梦想家园,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德国用哲学影响世界,用科技发展自己,工业4.0正在掀起新一轮工业崛起的浪潮,德国的理念值得借鉴,中国制造之路任重道远。”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李杰(Jay Lee)、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倾情作序并推荐

  本书将工业4.0视为一套社会技术系统,该系统研究技术发展、社会需求以及经济挑战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关注社会中心问题:工业领域未来的工作向导以及该向导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和工作状况的意义。本书概括展示了工业4.0背景下未来工业工作的趋势和导向,涉及生产及自动化、机器人、虚拟工程、农机以及教学工厂等各个方面,并针对具体问题,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解决方案范本。

  负责德国经济与能源署(BMWi)开展的“工业4.0时代机械自动化”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并参与政府“工业4.0”项目的实施及推广的全过程,也是柏林VDI/VDE创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社会及经济部副部长。

  1995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针对工业领域人机系统构架及组织结构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2004年4月起任柏林VDI/VDE创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社会及经济部部长,2007年起任该公司创新及技术研究所(iit)所长。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政府高技术战略工作组基于对制造业前景的预测而制定的前瞻性计划,试图呈现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也有学者将其译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新生产体系。

  在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将取代传统的生产设备,并生产智能产品。迈向工业4.0之路是循序渐进、不断演进的:许多基础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现存的制造业基础设施需要适应工业4.0时代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物理系统模型也需要新工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大力支持。但只要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具备先进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工业4.0得以成功运用和实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将得以提高,本土制造业将得以恢复,全新的市场机遇将得以开创。

  本书阐述了人们在工业4.0环境下将受到怎样的冲击,以及技术如何将人类与未来的生产系统进行进一步整合等问题。我认为本书呈现的技术和案例可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人们在工业4.0转型中的角色变换。

  马克思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时明确指出,生产力的改变不是革命,只有生产关系发生改变,才是革命。纵观其后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马克思的话犹如在耳,甚至到了所谓的工业4.0(也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并行改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会遵循以上规律,大量的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生产制造过程,将导致智能制造的出现,工厂也将转变为智能工厂,正如马克思所讲,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之后,生产关系也会发生改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关系将发生什么改变呢?

  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德国原版图书出版的《工业4.0》(实践版),探索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社会技术视角,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深入分析了工业4.0时代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等的改变,揭示了工业4.0时代的工作状态——这也是未来的工业常态。

  由于工业4.0时代的技术高度发达,大量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无所不在的计算(泛在计算)将导致高度信息化得以实现,加上真正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也有学者将其译为信息物理系统)带来的高度网络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人、经理等角色将不复存在,工业4.0生产体系的自组织能力,将模糊工人和经理之间的界限,也许每个人都是生产者,每个人也同时是管理者,当然,每个人也可以给自己投资,成为一个“资本家”。

  读者在阅读《工业4.0》(实践版)的时候,如果把《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一本德国引进图书)作为阅读的参考书,则可以更容易理解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的变化相辅相成,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人类社会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中国制造也将成为推动这个改变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洲关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跨企业组织新模式,“无工厂生产”、个性化批量生产以及自调式或自理式生产系统的讨论,启发企业内部进行思考,如何将新模式、新生产方式融入工业4.0之中。

  未来将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要将所获得的知识用于分析及描述促进学习式工作模式,应用在工业领域构建真实的工作系统。二是要解决自动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两难困境,即解决学习式工作形态所遇到的障碍。

  在工业4.0时代,随着工作内容及任务产生变化,对工作者的知识、才干、技能、能力也都有了新的需求。现在看来,对灵活度、抽象度、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处理、沟通能力以及自我组织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

  工业4.0意味着应用于智能工厂生产的新逻辑与质量。智能产品在生产系统中担任自主角色。它们与机器、工人以及其他系统元件———如生产控制技术———进行交流,以一个自主的非人工生产要素完成其任务、参与控制生产流程。

  通向工业4.0有两条路:一是将一个高度机械化——虽然并非无人——工厂作为发展目标。另一条道路——也称为以人类为中心的CIM (HCIM)——强调的是人类在生产流程中将起到中心作用。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数据量及传感器的增加,未来的计算机将如科幻世界一般,有能力完成迄今为止通过人类完成的(思维) 任务。届时,工作及经济领域将发生剧变,而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在于个性化产品的价格将居于可承担范围之内。

  对于农业经营者来说,提高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流程并能够正确执行,至关重要。而工业4.0概念引入自主优化、自主设置、自主诊断及认知流程,对优化农业领域意义重大。

  在人口变迁背景下,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示出,上文提到的合理化效应——即机器替代人工——从社会学角度看,也可能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在人才缺乏的时代,依旧保持生产竞争力,顺利运输货物。

  在人口变迁背景下,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示出,上文提到的合理化效应——即机器替代人工——从社会学角度看,也可能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在人才缺乏的时代,依旧保持生产竞争力,顺利运输货物。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工业的相互联合,能够更加提高效率。通过学习型工厂可以更快地获得最新数据,以及时进行优化。因此学习型生产系统是工业4.0受益方。

  工业4.0系统的安装过程和投入生产被认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和工作结构必须要显示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出色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且不能够轻易就为某个状态(最终状态) 下定论。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成功,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案是否成功而有针对性地在组织这个方面做出了决定性改变。人力与技术因素应该依据组织的设计与架构调整和定位。

  工业4.0时代产品和服务从以技术为基础到以人为本的过渡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程度。高度创新的经济意义在于低成本和高质量。

  自动化若是没有人的参与,是无法成功运行的。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须更加明确,抹去这一角色并不是一种出路。我们应该取消对人类与机器任务的僵化分配。理想的任务分配不该在事前就决定好,而是在任何时刻根据既定的分配策略基于当时的需求重新决定。这种动态性可以借助一种新的人机关系视角来实现,即人机团队(MMT)。

  随着传感技术、传动机制以及导航领域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被投入更多的领域加以使用,同时突破了工业机器人的传统应用方式。由以往的人机空间分离的共存方式转向更紧密的人机互动合作乃是大势所趋。

  工业4.0时代的工作世界是可塑造的,也是需要塑造的。未来的工作形态须参考社会技术系统理念的三个维度:“人类”,“组织”以及“技术”。经实践得知,“组织”尤其重要。因为可通过企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来实现增值。

  《工业4.0(实践版):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